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三力五化”建设经验总结

作者: 时间:2020-06-30 点击数:

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研室“三力五化”建设过程中坚决落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的文件精神,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教学教研过程中每位教师能够做到“以本为本”,回归教学,能够积极推进“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建设,紧扣教研室“五化”建设目标(教研活动常规化、团队建设高质化、工作制度科学化、阵地建设规范化、教书育人职业化),在教学教研、科研、“三全育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教研活动开展有质有量

本院三个系(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主题有刚性,活动定期有成效。教研活动坚持“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导向,年初就根据目标制定年度的教研活动计划,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主题鲜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要求老师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及技术手段,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2020年上半年全院系部按照计划开展教研活动近30次,重点主题有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智慧教学和金课建设、一流专业申报、专业认证与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座谈及教学信息反馈、“三全”育人、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每次活动有1-3名老师主讲,专人记录,相互讨论,教授点评,教研活动实质开展有实效。

二、教研室主任引领有作为

本院三个系(教研室)有主任、副主任5名,均具有博士学位,含高级职称3名,年轻有为,讲责任奉献,有担当,全面负责教研室建设工作,引领教学研究活动的积极开展,能够按时完成各类教学工作的安排,积极开拓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带头探索材料、化工、环境和生物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和内涵建设。在教学科研方面,系部主任非常优秀,如游一兰在2019年获得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和湖南省自科基金,发表SCI论文1篇,获得学校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益阳市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2019年晋升副教授。董萌教授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王锋、游一兰获评优秀教师。

三、系部团结合作有成果

1.精益求精有硕果

本院的教研室均是非常团结的集体,教学团队有合力,另外各教研室团结协作,教学团队建设有成果,现有高分子材料教学团队、化工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环境工程教学团队、物理化学教学团队和储能材料课程团队,实现了专任教师全归队。每个团队针对每一门课程开展集体备课,形成高质量的教案、课件和教学视频等资料,务求精益求精。努力建设“一流课程”,如夏莉、尹志芳、刘长辉的课程被认定为校级金课,有游一兰老师的高分子化学、张劲老师的有机化学获得学校“金课”,王姣亮老师领衔的物理化学教学团队获得学校“金课”团队,王姣亮《物理化学》获得湖南省一流课程(冲击国家级),王姣亮、谢丹等的“《物理化学》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得湖南城市学院 2019 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王姣亮获得湖南城市学院教学能手称号。张劲、游一兰分获湖南城市学院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化学工程与技术获批湖南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批湖南城市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在基地建设方面,2019年新增各类基地8项,如与湖南邦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与湘江涂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实习基地、与重庆和泰润佳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2.不断提升有成果

各教研室成员团结合作,定期组织老师进修、培训和工程素质锻炼外,系部老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事后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相互讨论,大家提升。贺国文等五位老师参加“中国式”慕课之旅-2019年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践工作坊培训,成绩突出并结业;肖谷清等五位老师参加第三期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金课建设专题网络培训班学习;刘正等参加Wiley-温州大学2019国际能源存储与转化功能材料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温州碳能源材料国际研讨会、全国高校实验技术队伍能力提升与队伍建设研修班。先后有游一兰、贺国文、吴丹、杨泛明等到格林美映鸿、湖南中财化学建材等进行3-6个月的工程素质锻炼,对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保障。

能够开展集体研究,实现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成果,如2019年到目前学院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篇(含CSCD论文3篇),钟桐生老师出版分析化学实验教材一部,发表科研论文32篇(含SCI论文8篇),申报发明专利7项,获得省自科基金4项、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马德崇老师获得2019 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马德崇老师的专利“一种共混接枝改性制备沥青混凝土抗辙裂剂的方法(ZL201410246034.9)”获得专利二等奖。游一兰获益阳市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肖谷清、王姣亮、刘长辉获得湖南城市学院“351”人才工程之学术领军人才资助,林立、王锋、贺国文、游一兰等获得湖南城市学院“351”人才工程之学术骨干人才资助。

四、践行“三全”育人有成效

各教研室成员都能够做到全心全意育人,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践行“三全”育人,在学生的学业完成、创新创业、考研就业等方面倾注了老师们全部的心血,一切为了学生的将来着想,2019届学生就业率95.2%,2020届研究生录取率达到25.8%,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2项,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4项,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和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发表论文8篇(含SCI论文2篇)。此外,教研室紧抓师德师风建设,老师们乐于奉献,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先后有贺国文老师获得2019年湖南城市学院师德标兵称号,游一兰、张劲老师获得湖南城市学院2019年优秀教师,张劲老师连续获得湖南城市学院2019、2020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董萌、孟维分别获得2019、202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五、虚实结合产教融合,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材化院一贯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切实贯彻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中关于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发展的实施策略,疫情期间虽有较多计划难以实现,但仍以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教研活动为试点,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产教融合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收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1.虚实结合、虚实互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体系

立足于专业特色及具体实验教学内容,开发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以及对应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突破实验课程壁垒和学科界限,对学院实验课程进行跨专业、跨学科地整合。针对高危高耗、不可及不可逆以及大型综合的实验,开发建设出基础规范、综合设计、创新探索三个层次的虚拟实验课程。此外,学院各专业依托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拟构建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不仅大大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还为不同学院、不用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的综合性的平台。

2.产教研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企业具有丰富的平台及资源开发技术和能力,学校具有丰富专业的知识及教学经验。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能够很好的将高端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多学科跨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开发和研制,结合各个专业的特色,虚实结合,设计大量虚拟仿真实验,使学生对实验中的每个模块都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训练。同时将最尖端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通过虚拟仿真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开拓其视野,提升其知识结构,是专业课程实验的有益补充和创新。

                                                                                图1 化工教研室积极探讨实践教学

3.毕业论文(设计)产教融合活动创新招

今年疫情防控情况下,对毕业论文(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教研室坚决做到毕业综合训练“环节不减少,时间不缩短,要求不放松,质量不降低”。本届毕业综合训练有学生286人,时间紧。要求各专业依实际创新形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如5月25日一大早,环境与生物教研室工程专业1608401班15余名学生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来到位于益阳市沧水铺镇的冠隆誉黑茶产业有限公司接受一次特殊形式的毕业论文设计活动。为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培养出行业内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依托黑茶重点实验室平台,本学期共有15名学生选择了关于黑茶方向的毕业设计课题研究。但疫情之下返校延迟,论文设计活动无法开展,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学院相关领导出新招,在毕业班学生统一返校后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开展车间生产锻炼,将毕业课题融入实际生产活动,增强感性认识,借助企业生产线弥补在校内无法开展的毕业论文实验研究工作。该次活动聘请了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蔡红梅、张学毛担任校外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方式上,两位企业高工别出心裁,首次将毕业论文实验搬到了企业生产线,让学生通过现场感知产品生产的形式来激发其科研兴趣、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

六、疫情防控不停教教学有型有色

1. 不拘形式讲实效

本院严格按照课表开设了70门在线课程,有43位老师进行了114堂课的在线教学,主要利用雨课堂和腾讯课堂、QQ电话、智慧树、学银在线等进行教学,每个老师都能够结合2个教学平台或资源进行教学。同时每堂课安排了1-2名学院领导、系主任、督导或支部书记进行跟踪听课,总计听课超600节(次)。老师们都完成了教学预设任务,比预期要好。通过和部分老师和学生的电话回访和在线交流,在线教学效果优良,老师们和学生现在已经习惯了在线教学。

                                                       图2 教师在认真进行线上教学(上图为刘正博士,下图为龙立平教授)

2.恪尽职守有亮点

本学期线上教学各位老师都能够恪尽职守,表现尤为突出的有杨泛明、祝小艳、刘正、余松林、龙立平等老师,他们对平台非常熟悉,授课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应用进行授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讲授透彻,有作业和辅导,学生反映非常好;黄毅、卿湘东、林立等老师采用腾讯课堂对环工专业进行了合班集中授课,学生及时获取到课堂提问、作业等指令,并作出快速回应,学生在交流群中普遍反应获得感强,对不清之处能下载反复研习,该方式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现场大班授课,能很好地避开实际教室中存在的人多吵杂、点名费时、课堂管控不佳等问题,乐于被学生接受。还有如肖谷清教授,为找合适的平台和方式,在网上一次次的跟学生试课,从雨课堂到雨课堂+qq音频直播,再到“腾讯课堂+雨课堂”,他一直不怕烦和不畏难地去探索最适合的上课互动方式。一些老师掌握了很多的在线教学应用技术并乐于分享,比如张劲、刘正老师。

七、把课堂思政放在教书育人的中心位置

近年来,学院各教研室非常重视课堂思政建设,结合理工科专业特点和学院师生实际不断开展课堂思政教育。建立健全《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课堂思政实施方案》和《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课堂思政教师基本要求》等文件,结合当前“三全育人”基本要求,扎实推荐课堂思政建设,把课堂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于工科学院,严格要求教师利用课堂课外、不同场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诚信、礼貌礼仪、劳动品质等进行教育,课堂教学中讲究将专业课程的课堂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本学院有材料类、化工类和环境工程类工科专业,讲究学以致用,如何将这些工科类专业课堂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值得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

1 极力提升教师对课堂思政的认同和重视

学院或系部经常组织学习,通过听评讲座,结合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或时事新闻、科技讯息等教育途径,提升教师对在专业课题增加课堂思政内容必要性的认识。学院在金课建设及考核、听评课中增加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栏目,鞭策教师开展课堂思政。在学院网站教学栏目中增设课堂思政口,及时报道开展课堂思政的亮点和特色,促进学院课堂思政建设发展。

2. 鼓励教师积极探寻工科专业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

鼓励教师对化工发展、化工产品、新材料研发、环境生态等方面找到切入点或者挖掘案例,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科研实际相结合,鼓励教师多方面融合专业知识进行课堂思政,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本院课堂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探索

(1)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课堂讲授与学生参与结合

将思政教育引入专业课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将成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将课堂的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老师以引导和答疑为辅助,从而实现高校课堂的学习氛围。由于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内容中,其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更愿意接受知识,也更愿意开动脑筋去思考,可以在专业知识讲授的环节中适时地提出思政教育。

(2)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纳入思政教育内容

在新时代的专业课堂上,本院工科类专业老师可根据所讲授课程的性质,穿插着讲解与课程切合度比较高的思政教育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做学问的科学素养,做实验的严谨性和安全意识等,同时在讲解一些前沿知识时,可辅以爱国情怀的培养、人文道德的培养和时事政治等典型事例,帮助同学们提高个人的政治素养,这样既加强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达到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目的。

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迎宾东路518号
电话:0737-6353033  邮编: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