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院士风采

作者: 时间:2021-04-15 点击数:

著名化工教育泰斗时钧院士

时钧1912年12月13日—2005年9月1日),江苏省常熟人,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是新中国水泥专业、化学工程专业的创导者和开拓者,我国化工教育界的一代宗师,对吸收、干燥技术、膜分离技术和化工热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贡献。时钧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1938年回国, 1939年2月,时钧到达重庆,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执教生涯。年仅27岁的时钧,先后受聘在中央工专、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兵工大学及动力油料厂研究生班任教,主讲物理化学、化工计算、化工原理、工业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经济等多门课程。 1949年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1952年,新中国高等院校调整,时钧任南京工学院化工系教授、系主任,同时受命创建我国第一个硅酸盐专业。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代水泥专业毕业生。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持下,我国一流的科学家云集首都,制定《1956-195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设计中国科学的未来。1957年开始从事“瑞流塔”、膜分离等技术的研究,80年代后又对化工热力学和无机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时钧院士担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的常务副主编,《化工学报》副主编,《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编委会委员等学术职务,撰写了《窑炉学》《工业化工学》等教材。2001年2月16日时钧院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捐资设立了“时钧奖学金”。时钧一生从教,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时钧执教60多年中,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硕士、博士70余名、两院院士16名。有位著名的科学家说得好:“我一生从事过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工作,然而时老师教给我的知识却始终起着主旋律的作用。“艳桃和露种,素李倚云栽。栽种知多少,繁花到处开。”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晓东教授为恩师时钧所作的诗句。时钧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

 

 

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之一,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60年代开发成功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均建成工厂投入生产。70-80年代领导了钼镍磷加氢催化剂一氧化碳助燃剂、半合成沸石裂化催化剂等的研制、开发、生产和应用。1980年以后,指导开展新催化材料和新化学反应工程的导向性基础研究,包括非晶态合金、负载杂多酸、纳米分子筛以及磁稳定流化床、悬浮催化蒸馏等,已开发成功己内酰胺磁稳定流化床加氢、悬浮催化蒸馏烷基化新工艺。90年代,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的主持人,进入绿色化学领域,指导化纤单体已内酰胺成套绿色制造技术的开发,已经工业化,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指导开发从农林生物质可再生资源生产生物柴油化工产品的生物炼油化工厂,再推向工业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渭康(工程院院士)

袁渭康,19357月生于上海。华东化工学院1957年毕业,1962年研究生毕业,同年起在北京化工学院任教,直至1973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至今。历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所长。其间1979198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1989丹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1990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化学工程研究,以化学反应工程为主要方向。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涉及催化反应工程及多相反应工程,反应器模型化及动态学,以及电化学反应器等。在反应器的研究开发方面,创导了工业反应过程开发方法的主要思想,并成功主持了几个重要的工程应用项目。曾数度获国家及部委奖励,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1992年创议成立亚太化学反应工程工作委员会并任首任主席,组织地区学术活动。该委员会现已被公认为是平行于北美和欧洲在本领域中三个国际组织之一。1998年创建中法化学与环境工程联合实验室并任中方负责人。该实验室目前有双方12个实验室参加,运行良好。


金涌(1935.7.30- )化学工程专家,北京市人,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乌拉尔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苏拉尔工学院。

1960 - 1973 年 中国科技大学助教

1978 年 清华大学 讲 师

1980 年 清华大学 副教授

1986 年 清华大学 教 授

1973 - 现在 清华大学化工系

1979年领衔组建清华大学反应工程研究室 。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获得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的PSRT流体化讲座教授奖。

研究了气固湍动流态化流型转变,提出了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已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解决了工程放大的难题,成功地用于指导六种工艺,三十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地改造或设计。所研究的气固循环流化床、气固超短接触催化反应器,移动床重整反应器、大型节能干燥装置等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过程,在清洁化工工艺与工程、产品工程、亚微米与纳米粉体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获1987年国家发明二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他省部级奖励及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讲座奖等十余项,获技术专利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专著6本。

研究方向

1 高速流态化的多相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反应动力学、数模以及反应器分析、设计和开发(包括湍动床、循环床、下行床等流态化技术);

2 清洁化工工艺,包括气-液-固、液-固循环床合成反应、移动床重整等;

3 化工反应-反应和反应-分离过程耦合;

4 粉体技术,包括超细粉合成、包涂改性、干燥、掺混和气力输送等;

5 生态工业工程与工业生态园区规划。

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迎宾东路518号
电话:0737-6353033  邮编: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