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我先行,守护银城携手共进

作者: 时间:2024-09-16 点击数:

2024年暑期,在指导老师田雪萍和彭晓云老师带领下,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化横溢”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志愿实践活动。

(一)走进基层,志愿服务我先行

“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大的荣誉。”7月10日上午9点,志愿服务团队奔赴临新街区,联合益阳市临新街街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居民楼楼道进行了大规模清理,逐一检查楼道的消防器械,充分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由于强降雨天气影响,益阳市资江水位上涨,临新街区濒临资江的河堤受到淹没,在退潮后留下大量淤泥和生活垃圾。7月10日下午3点14分,志愿服务团队在短暂休整后前往资江河堤协助河堤清理工作。河堤淤泥堆积产生浓烈的腐臭气息,加上32°C高温天气带来的闷热,河堤清理工作繁重,但是同学们没有喊热没有叫苦,在17名志愿者和2位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终于在17点54分完成临新街区段河堤清理工作。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团队负责人尹小东了解到临新街区居住着部分孤寡老人。在征求当事人同意后,“材化横溢”志愿服务团队为孤寡老人提供了物质帮助和心灵关怀。

(二)言传身教,暖心行动共传递

7月11日上午9点39分,“材化横溢”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宣讲活动,带领小朋友们了解当今存在的环境问题,就环境破坏对地球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家园展开了讨论。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都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李贞凝小朋友在活动感悟中写道:“‘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一定要对大自然做出保护,让每一片土地上的人民都能幸福生活。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合理运用自然,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好。”

宣讲活动结束后,志愿团队带领小朋友们将理论付诸实践,开展社区清理实践活动。一开始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无措,需要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随着活动深入开展,小朋友们开始变得积极主动,自主寻找、清理社区垃圾,不放过一个卫生死角,不放过一个烟头,志愿者从引领者转为协助者。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火炬不仅要在我们手里熠熠生辉,亦要在未来薪火相传。

(三) 走进“社会大课堂”,理论实践相结合

7月12日“材化横溢”志愿服务团队前往益阳市污水处理场进行一节生动的理论实践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从教材走进现实,深入了解城市污水的处理过程,充分认识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意义。切实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环境保护志愿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通过现场观摩,深刻体悟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青年学子更应力争上游,走赢我们这一代的长征。

(四)非遗入童心,文化共传承

为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孩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8月28日,湖南城市学院材化横溢志愿团队赴益阳市诚愿尚品教育科普实践基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漆扇体验活动。

活动开始时,由志愿者为孩子们宣传漆扇的来源、传播及意义,讲述漆扇的历史故事,“非遗文化像一个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一直在成长,但是它不会说话,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和讲述它的温度和底蕴。”同时志愿团队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增强孩子参与积极性,引发孩子对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思考,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

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在宣传非遗文化知识的同时,材化横溢志愿团队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漆扇的制作过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亲密链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只存在古老的书籍和人们的口中,我们要携手呵护它茁壮成长,让它遍地生根。”团队负责人尹小东表示。

此次活动是新兴生命与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是鲜活生动与多彩斑斓的辉映。漆扇从最初象征权力和地位到如今常用于表达祝愿,正是漆扇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传承与创新所产生的成果。材化横溢志愿团致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是形式和口号,而应当是每个人的切实行动。

志愿活动结束后,团队负责人尹小东发表总结讲话:“这个社会需要青年,这个社会需要爱,相互扶持、相互促进,共同携手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才是志愿服务的真谛。志愿者的一腔热血让‘志愿红’更加明艳。(一审:田雪萍  二审:张清华  三审:钟桐生)

 

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迎宾东路518号
电话:0737-6353033  邮编: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