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爱心捐赠,托起生命之花

作者: 时间:2020-06-15 点击数:

爱心捐赠,托起生命之花

——记造血干细胞捐赠者材化院1808102班 伍沛钰

学生记者 阳柳 欧阳可依

 

伍沛钰(中)捐赠完成后拍摄。

 

2020年5月19日晚,承载着一个家庭全部希望的造血干细胞冰袋由长沙运往广东,整个过程牵动着所有人。随着运输车辆与目的地的距离越来越近,两条生命线即将交织。双方互不知晓姓名、年龄,素昧平生的两个人,正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 “血脉相连”。此次造血干细胞的捐赠者,正是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1808102班的伍沛钰。

生根

小时候的伍沛钰,扬着小脑袋,指着献血屋向妈妈问:“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呀!”妈妈一字一句向他解释着,但献血仍是一个陌生得不能再陌生的词汇。从那时候伍沛钰和妈妈有一个约定:每年督促妈妈无偿献血一次。伍沛钰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懂得了献血的意义。

那时看似小小的承诺,就这样让伍沛钰心中无偿捐献的小种子开始萌芽。十八岁前,伍沛钰陪妈妈每年都来无偿献血,十八岁后,伍沛钰和妈妈每年一起来无偿献血。2017年11月4日,伍沛钰十八岁的那一天,他尝试了人生第一次献血。

初次献血的那天,红十字会的护士姐姐询问伍沛钰是否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她给我介绍说,只需要用采集针在食指上采集最基本的血样,入库之后匹配成功的话可能会拯救一些血液病患者。”伍沛钰回忆起那天加入捐献者中心的情景。“我答应了,如果献出这份小力能拯救一个生命的话,是非常有价值的。”尽管不是很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具体情况,但他没有犹豫,仅仅听到拯救患者这个词,他便答应了,轻松的答应了,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献血,是他无偿捐献中的一小步,而加入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成为唤醒鲜活生命的依托者,是他迈向无偿捐献的一大步。无偿捐献的种子,十八岁这年就这样悄悄生了根。

发芽

对于捐献者来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一般只有几万到几十万分之一。伍沛钰没有想到,自己迎来了这样的机会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

2019年6月25日,伍沛钰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邮件----来自红十字会的邮件。他被告知同一位血液病患者的初配型相合,询问他是否有意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去帮助那位等待救助的血液病患者。其实联系到伍沛钰的过程历经了一番波折,当年的手机号早已更换,幸好邮箱还在继续使用,才有机会让这份爱延续下去。

收到这份邮件的第一时间,伍沛钰将消息告知了父母。一家人讨论过后,伍沛钰下定了决心,当天便回复了邮件:“好,我愿意进行下一步的捐赠。”少年郑重地在键盘上敲打出的每一个字,让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8月12日,医护人员采集了伍沛钰5ml血样进行高分辨检验进一步查看是否配型成功。这个阶段的伍沛钰有些紧张,“我希望能够可以配型成功,如果能挽救一个生命的话,这也是我自身价值的体现。如果无法配型成功,我会觉得遗憾,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在危难时候我们都会想得到一份救赎,我很心疼这样的家庭。所以,但愿配得上。”说到这时,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份救人的希冀,一份醇厚的善良。

伍沛钰知道如果高分辨检验没有通过,那个家庭将要遭受希望破灭的打击,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也在祈祷,祈祷他发的这份“光”,真的能够驱散这个家庭正在面临的磨难和黑暗。他无声的期盼,无偿捐献的种子发了芽。

开花

检测结果出来前很长一段时间,伍沛钰一直在紧张地等待着。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就像是对着钟表数时间——走得慢极了。每一次电话铃声都让伍沛钰放下手头上所有事情,第一时间接听电话,期盼着电话那头传来检测通过的消息。一有时间伍沛钰就打开手机的通话页面,从上往下翻,一遍又一遍,直到确认没有漏掉那个他一直盼望的电话,才松了一口气。霎时却又紧了一口气,开始了新一轮的紧张等待。

伍沛钰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时,他感觉自己的心跳加快,紧张又害怕失望,周围静得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得到。

通话后,伍沛钰的心里涌出一团团热热的气流,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是的,高配成功了!他被通知去体检。一系列周密繁杂的体检并没有消磨的热情,而是让他的捐赠的决心更加坚定。

5月14日这一天他开始入院为捐赠做准备。因为捐赠的需要,他从家乡衡阳赶到长沙去进行捐献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之前,要经过5天的准备,每天都需要注射动员剂,使体内造血干细胞活跃起来。

5月19日,时针指向8点,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嘀嘀”声,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正式开始。他看见一根细细针管缓缓扎在左手的血管里,鲜红的血液从管子里流出,中间连着一台分离机,将所需要的干细胞分离出去,机器那头的另一根管子连接着右手血管。“开始的时候还是挺紧张的,中间医护人员的安慰让我情绪缓和了很多。”历时6个半小时,采集出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紧急送往受捐者的医院。

无偿捐献的种子已然悄悄开花,绽放出生命的花蕾。

结果

一场移植手术正式开始了。精密的仪器载着造血干细胞缓缓植入血液病患者体内,这粒“生命的种子”脱离了原来生命体的轨迹,成为新生命体的一部分,一场生命的邂逅由此展开。伍沛钰的造血干细胞进入到另一生命体内,他希望另个家庭重新圆满。他实现自身价值。

捐献完成后,伍沛钰回家休养了许久。在这期间社区领导来看望他,湖南日报来采访他,他有些受宠若惊。在伍沛钰看来自己做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是全国目第9652例志愿移植,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社会福祉。”是啊,他希望有更多人站出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哥哥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感恩有您!谢谢您!”伍沛钰收到了那位患者的来信。信纸上的内容不多,笔迹稚嫩,显然还是个孩子,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仿佛看到了孩子,嘴角扬着微笑,手紧紧抓着笔,用他所知不多的知识,一笔一划,将他世界里最真挚的情感,填满在这张纸上。

这封信跨越几个省,翻过几座山,将两个毫无关联的生命最真实最有温度的连接。“造血干细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很普通很平常的细胞,但是对于急需配型的血液病患者来说,就是救命稻草。无偿捐赠是社会的一种福祉,你迈出无偿捐赠的一小步,患者就能获得生命延续的一大步。”这是伍沛钰最近更新的一条动态。

他的呼吁,是在他脚踏实地奉献过后对所有未能尝试或不愿尝试无偿捐赠的人的一种劝慰。少年字字珠玑,字里行间满是希冀。“如果再需要我,在我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仍然会继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无偿捐献的种子历经了风雨,汲足了营养,结出了果实。

伍沛钰在这样美好的一个年龄段领略到了他栽种下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今后的人生中,再回首,他仍会心存美好,追忆这份坚定与热忱。一片生命之花的开放,会让更多的生命之花,齐相绽放,生命的海洋永不停息,我们都是共同奔赴大海的涓涓细流。


 

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迎宾东路518号
电话:0737-6353033  邮编: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