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魅力教师的教学风采
——————记学院周晓红、马德崇、徐玲老师
1.周晓红老师讲授《药物化学与分析》
周晓红任教的《药物化学与分析》课程采用腾讯课堂+云班课+慕课的形式组织教学,随着在线教学的持续开展,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课程组织形式已比较熟悉,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1)课前导
每堂课设置7-9个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观看慕课中去解决问题,并要求完成学习笔记。
云班课中发布的导学和预习课件 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
(2)课中问
为了尽可能锁定学生课堂注意力,课程设计一般设计了相关的6-9道习题,通过随机点名的方式邀请学生答题,并倡导学生来答疑解惑,实践表明,学生的活跃度高于线下课堂且乐于表达。
(3)全过程多方位跟踪
课程实施到现在已在云班课中发布了2次问卷调查,用于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状态和意见。
课程实施每次课都开始了答疑讨论区,用于课前预习提问和课后练习答题。
全班44名同学,有个别同学迟到,晚交作业,答题正确率低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一般会通过QQ交流及时了解情况。
了解错误率高的原因 提醒按时交作业
(4)转变
因为要求完成预习笔记,最初很多同学向我表达了强烈不满,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说服和引导,现在全班同学都能在课前按时完成,同时在课后习题的正确率也得到较大提升。
第一次课练习
第八次课练习
2.马德崇老师讲授《环保建筑材料》和《聚合物水泥基建材料及其应用》等课程
疫情防控期间,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湖南城市学院全校师生采用网络课堂形式,以线上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鉴于现有的在线教育软件都处于正在逐步完善阶段,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马德崇老师任教的《环保建筑材料》和《聚合物水泥基建材料及其应用》等课程采用“腾讯课堂+蓝墨云班课+QQ”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腾讯课堂线上直播进行课堂教学,并在蓝墨云班课中发布教学资源供学生线下自主学习,并采用课堂讨论形式检查课后学习效果。并精心准备了多套预案,保证教学能正常有序进行。
(1)课前:分析平台优势,搜集优质教学资源建课
寒假期间,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参加了网络课程的培训,仔细聆听教学内容,通过课程平台的优势,考虑到网络流畅性选用了腾讯课堂作为该学期任教课程的主要平台。结合专业特征和学情,对课程中已有的章节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为能较好掌握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增加设置课堂提问和测验的频率和内容。并发布在蓝墨云班课上,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和准备。此外,为确保课程顺利进行,还选择了QQ群课堂作为备选教学模式。
多渠道建立师生联系
本学期授课对象是 2017级学生,提前联系班级班长建立微信群,通过信群和学生传达了学校的安排部署、上课的要求和学习通功能的使用介绍。这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都是第一次,势必是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的。为了保证上课质量,提前进行了试课,并提前发布上课信息等,得到学生关于声音、画面、连麦、流畅性和操作便捷性等方面的反馈。
(2)课中
课中采用腾讯课堂进行线上直播教学,设置签到、签退,答题环节与学生互动:
授课PPT课件,并且提供了一些屏幕上的划线工具,可以代替教鞭以及ppt的一些简单动画。关于签到、签退(结合QQ群:班长或学习委员通过QQ方式汇报因网络原因无法签到、签退的学生,保证出勤率)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手段,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答题环节与学生互动,可以通过点击举手功能,让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回答老师的问题。另外,群聊天公屏,学生可以及时的把自己的疑问反应出来,能够实时掌握教学效果。可以设置一些选择类的问题,直接了解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掌握情况。
(3)课后
课程结束后及时查看直播的数据,了解学生在线听课情况。通过直播回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师生沟通、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检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在下次授课中纠正问题。
还可利用云班课对教学资源学习的跟踪功能来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掌握,并及时批改作业,对作业中的问题和重难点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获得帮助,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3.徐玲老师讲授《环境学概论》
徐玲老师所授课程《环境学概论》,授课对象为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学生,教学中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素质教育,课程育人;思政育人,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土木建设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用能力为目标,结合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工作程序和特点,全程按照项目式教学法CBL(Case-Based Learning)的理念组织教学, 因此在建设网课时,注重收集与路桥建设工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相关的课程资源,并且严格把关。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腾讯课堂+雨课堂”的形式组织教学。利用腾讯课堂直播上课、课堂中结合雨课堂答题,这样既可以随堂考勤又能加强有效互动,从而保证了网络教学的授课效果。